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個大事件,是個歷史上我與他者接觸的一個極佳的例子,這本書的時間設定在他發現新大陸的100年內,也就是幾乎整個十六世紀,地點是加勒比海及墨西哥(所謂美索美洲),印地安人與西班牙人的認識是唯一的主題。其實對歐洲人來說,遇到另一個大陸的人不是件陌生的事,不論是對非洲,印度或中國,歐洲人都早有過認識,但是美洲則是第一次,除此之外,這個相遇成了十六世紀最大的一次屠殺,當然,世界歷史的過程就是征服及失敗,但作者認為,是發現美洲才形成現代所謂的”認同”,Las Casas(16世紀道明派教士,跟著他父親同哥倫布一起到”新世界”)寫道:這是個如此新的時代,沒有別的時代可以比較”,從1492年後,從這年開始,世界變小了,也就是在這之前,人類的世界不是完整的,接下來要用幾個人來作例子:Colon, Cortes Moctezuma, Las Casas, Sepulveda, Duran ,Sahagun, 及他們的印第安語翻譯。
當時的世界觀仍然是地球是平的,也就是說我們航行到海洋的邊端然後就掉下去,掉下去之後很難爬上來,所以等於這趟旅程的回程是不太可能的。 這時,第一個問題是:甚麼動力促使他展開這個如此不可測的旅程? 如何發生的? 我們看了哥倫布的一些資料(日記,信,報告), 簡單的說他旅行的第一個目的是為了要致富,也就是為了黃金,在他的第一趟航行日記中便提到:”我十分的注意那裡是否有黃金,” “我沒辦法停止前進,因為要到更遠的地方,發現更多的島,只為了找到黃金,” 水手寫到:“元帥說甚麼東西都不要拿,最後他們知道他只想要黃金,” 他的禱告詞甚至變成”希望上帝能夠幫助我,以祂的憐憫,讓我找到黃金” 他決定到西南邊去找他的黃金,所謂”上帝將會告訴他祂所出生的地方(因為黃金就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), "而為何是一個島接一個島的找,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印第安人找到方法來擺脫他們,說島上有很多很多的黃金,甚至比陸地還多! 所以是不是一種貪婪的心態開始了他的航程? 看了他的日記,我們發覺並不完全,可能只是他發覺一個可能使力的地方,在航行苦悶的時候,黃金的傳奇可以激勵水手們,日誌上寫到”這一天,他們完全看不到陸地了。害怕再也看不到陸地,許多人開始嘆氣或哭泣. 元帥安慰他們,帶著應許他們將會有許多土地和財富的承諾,終於使他們保持了希望及失去了害怕。” 這已經是第三趟航行了,水手們已經受不了如此漫長的旅程。不止水手,西班牙國王作了如此鉅額的投資也是為了要有收益:黃金。當哥倫布寫信回去的時候,為了得到國王繼續的資助及信任,每一頁都”必須”有黃金的影子,”使國王能龍心大悅,他們可以了解,在這麼多的黃金之下,這公司的重要!” (西元1500年) 除此之外,其實貪婪不是他真正的動機,因為他知道如果有了這些黃金,代表的是一種對他”發現者”角色的一種肯定,他寧願像個教士般,在他第三次的航程中他寫到”上帝知道我沒辦法接受為了一己之私而累積這些財富,因為對我來說,這人世上的一切都是枉然,如果我們不是為了服務神而做的話,"在第四次旅程(西元1503年)他也說:”我不是為了名利而從事這趟旅行,這是事實,因為在這之前,所有的希望都已經破滅了,我是帶著純淨的意念及一顆虔誠的心來為殿下服務,我絕不說假話,"甚麼是所謂的純淨?他在第一次的旅程便說”他想要遇到中國的可汗或中國的皇帝,馬克波羅有留下他們精彩的畫像,"為什麼他的想法近乎幼稚呢?因為他想要傳播基督教,所以這件事一直在他心中,他在寄給教皇的信中說: “他未來的旅程是為了聖三一及基督教的榮耀,他希望永恆的神能夠勝利,如同過去他一向帶給我的”,他的目的是 :“我希望我的主能夠將他的聖名及他的福音傳到世界(西元1502年) 。"所以宗教上的勝利才是他真正的目的,身為一個虔誠的教徒,他從不在禮拜天出遊,他覺得自己是神選有使命的,甚至在看到莫名的海浪之後,他說那是神蹟, 那錢到底又扮演了甚麼角色,哥倫布有個理想,就是有如十字軍東征般的解放耶路灑冷,但在沒人理他,要錢沒錢要人沒人之下,在十五世紀誰能如此就衝去呢?所以唯一的方法,就是去美洲找到足夠的錢,他在1492年的第一次旅行中便說: “希望能找到足夠的黃金讓國王能夠殺去聖屋。"他到宮廷去跟國王講,其實國王也不是很把它當一回事,他也寫信給教皇: “七年之後,我要帶著五萬名騎士和士兵去征服耶路灑冷並且把它還給神。"他甚至跟他兒子說:”聚集到愈多的錢愈好,假設國王放棄的話,他們可以自己去,所以武力愈強愈好。” Las Casas在他的書中寫:當我們帶給他黃金及珍寶的時候,他進到他的禮拜堂,跪著說:主啊!您使我們高貴並讓我們找到如此多的寶物” 。最後,我們也發現 “發現”這個概念在他身上是 “盡可能的去看愈多的陸地愈好”並且”我不想要在任何的港口停下因為我要盡可能的看到愈多的陸地,讓這些陸地和殿下有所聯繫。"所以錢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他所發現的陸地。
2 則留言:
怎麼第二段結束後,同樣的話又寫了一次?
此外,能不能麻煩穆勒說明一下,這篇文章與La conquête de l’Amérique一書之間的關係?是其導讀?全書摘要?或只是部分內容的介紹?其中有沒有穆勒個人針對該書﹝或部分﹞以及探討的問題本身之感想或批評?
第一個問題是個人疏忽,已改正,謝謝!
這篇文章就是這本書的導讀,至於有沒有個人批評,我想這次的報告主要以介紹這本書的內容為主,沒有特別強調個人觀點的部分...
張貼留言